敘利亞接近土耳其邊界的戰略城鎮科巴尼六日遭伊斯蘭國猛攻,城中冒出濃煙。守衛這座城鎮的庫德族戰士說,鎮中心尚未失守。 路透

紐約時報報導,研究顯示,國際社會為了協助伊拉克、敘利亞政府打擊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而提供的軍火,反而流入伊斯蘭國手中,這對各國決策者和主張軍事介入者不啻是警訊。

土耳其坦克戒備情況。 路透 執行研究的英國追蹤武器流向組織「衝突軍備研究所」所長貝文說:「我們由此學到的教訓是,接受外國軍援的這些政府軍無法善加保管軍火。」

與IS為敵的民兵團體和分析家指出,IS的武器來源有四:從投靠IS的敘利亞反政府團體取得、向獲贈外國武器的敘利亞反抗軍購買、在戰場上撿拾敵方遺留的武器、向伊拉克和敘利亞部分貪汙腐敗的政府軍採購。

一名敘利亞反抗軍指揮官說,IS常常會預估戰勝後能取得多少武器,據此決定開戰的地點和時機,「只有在可以拿到軍火的前提下,IS才會跟敘利亞政府軍作戰」。

指揮官說,IS有些軍火是跟敘利亞政正向人生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府軍私下交易而來,「不過這部分軍火不會太多,因為敘利亞軍官得控制數量,以免東窗事發」。

衝突軍備研究所今年夏季透過庫德族戰士或所內調查人員,在IS作戰過的地點取得一千七百卅個彈殼,大多來自步槍和機槍,少數來自手槍,統計後發現,這些曾為IS所有的彈殼來自廿一國,其中超過八成在中國大陸、蘇聯、美國、俄國和塞爾維亞製造。

貝文指出,年代久遠的蘇聯彈殼似乎與敘利亞政府軍一向從俄國接收的彈藥相符;另外,三百廿三個、將近百分之十九的彈殼,似乎與伊拉克軍警從美國接收領導的彈藥相符。

貝文還指出,四百四十五個、將近百分之廿六的彈殼由大陸製造,不令人意外,因為大陸是全球各地軍用級軍火的「超大供應商」。 387E3A0EC4AAE8FE
arrow
arrow

    ppkhgdf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